Skip to content

如何找回「主角感」

引言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借用别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当我们频繁借用别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潜移默化的把身体当成供别人观赏用的物品,我的身材够好了吗?我的妆掉了吗?我的行为有气质吗?你总是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又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看,慢慢地舍弃了「主角感」,成为他人凝视下的客体。如果过度深陷别人的凝视,你的生活就会开始脱轨。各位可以一起想一下,当我们说一个人被物化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呢?

什么是自我客体化

2012 年,有群研究人员整了一个活,他们发现把一个性感男性的照片倒过来,这张照片的第一眼就会变得非常难以辨认,但性感女性的照片却没有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在此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 人 和 物 究竟有什么区别?我们在看物品的时候,用的是分析性加工,通过观察它碎片化的特征,比如看到桌面、桌角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张桌子,调整这个碎片特征的空间位置,把图片翻个 180 度,不会影响我们的最终判断;但当我们观察人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构型加工特征,重要特征的具体位置也很重要,所以把人的照片上下颠倒就会出现倒置效应,识别一张倒过来的面孔比正立的面孔要困难得多。但性感女性的照片没有倒置效应,说明女性身体会被社会系统性的物化,准确来说是性客体化。人们只注意到胸部、臀部、脖颈、脚踝这些碎片,图片里所展示的是一个性欲对象,而不是有着性格和想法的人。久而久之,女性自己都会被这种审美所洗脑,我们一边物化别人,一边以别人的视角来物化自己,后面的这个部分占比高了,你就自我客体化了。

某些群体的自我客体化倾向更高,往往是因为对面凝视他们的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按照法国哲学家 米歇尔·福柯 的说法,“凝视是来自上位者的软暴力”,而自我客体化,就是下位者在这个环境里建立的自我 PUA,在他人凝视的压制下你开始琢磨,我自己的腿怎样才能在别人眼里更好看呢?我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在别人眼里更有气质呢?我怎样才能被别人认同呢?你的身体你的举止,只有在被看到和被认可的时候才有价值。甚至在职场里也有老板凝视,老板频繁的把你当成工具人,你经历着工作客体化,你忘了自己是个人,觉得我就是块电池,我一定得确保自己只要醒着,就在写报告、出 PPT。

这种认知是潜移默化的,当你觉得男生一定要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女生一定要又白又瘦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就已经被安装了最新一代的审美,这一代审美是谁规定的呢?满足了谁的喜好呢?不得不说,这种审美的安装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从小时候口无遮拦的同学,到父母一句无心的话,再到美容院大街上穿梭于眼角的各种广告,你的同学父母当然不是游戏里的邪恶大 boss,社会无孔不入的强化着凝视,并不是因为大家都怀揣着恶意,而是因为大家集体相信着一些固定的剧本,女生就应该怎样,男生就应该怎样,员工就应该怎样,大家集体被凝视,又集体凝视别人。这种凝视也正是因为缺乏一个具体的想要迫害你的敌人,凝视变得几乎无法抵抗。

不仅如此,顺应别人对自己客体化的需求,还能让你很成功,我们口口声声要打击擦边,但擦边的主播却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住上了大别墅,而你还在刷着批判擦边的视频。主播把自身客体化,再以此来收割,想要客体化他们的钱包。当然,一味地批判是没有意义的,容貌会提升一个人拿 offer 的概率,工资的水平,贷款的条件,找到更好看的另一半,于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权衡:是做一个自由的但不一定成功的主角还是做一个成功的但总在迎合别人的 NPC?这种 NPC 的成功算不算真的成功,其实也是另一个问题。按照尼日利亚作家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的说法,女性通过客体化自身所获得的关注,只是一种「底层力量」(Bottom power),这是一种属于别人的权利,并不真正属于她们。但不管怎么说,钱人家是真的赚到手了,机会也真的拿到了,这种无形的压力和无法抗拒的诱惑,才是让很多人慢慢内化了他人的凝视。所以我觉得轻度的自我客体化是非常正常的,但自我客体化严重了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自我客体化的问题

英国心理学杂志在 2022 年发表过一项研究,自我客体化的人在寒冷天气穿暴露的衣服,会感受不到寒冷。因为当一个人高度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时,他会有意识的压制不适感来取悦他人,久而久之,你会失去对身体机能的认知,比如情绪、饥饿和饱腹感,从而引发饮食失调,抑郁症和性功能障碍。在职场里,过多的客体化经历,也会导致更多的消极情绪和工作倦怠。于是生活的目的变成了不断维修自己的身体,但这台身体的每块零件都常常会出错,于是你就只能压抑它,隐藏它,哪怕你没有那么极端的体验,但过度自我客体化,会吸走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几个资源:心流时间金钱

首先是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提出的心流状态,它代表一个人沉静做事的能力与满足感、生产力都是高度相关的,在忘我的心流状态下,世界上只有你,所以心流是主角感的最强体现。但在自我客体化模式下,大脑不能全情投入的去当主角,它需要时刻保留一部分 CPU 来进行自我监测,我做的事情合理吗?我刚刚驼背了吗?他是怎么看我的?丢掉心流之后,你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自我客体化的人,哪怕没有很高的收入,也会在美妆,健身房营养品上疯狂剁手,起床后的保养流程越来越长,购物车里的化妆品越来越多,社交软件还隔三差五造个新词来针对你的各个身体部位。这些人对美妆的狂热既有主动的成分,也有被动的成分,主动是因为他们深信消费主义创造的故事,相信只要变得像广告里一样好看,人生就会变得更有意义,更加完整;被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容貌行为,会影响到别人如何对待他们。意大利哲学家 毛拉·甘奇塔诺,在《服美裔》这本书里写到,美容液是女性的恩人,因为她为女性提供了面对世界所必需的面具。

那又怎么样?

但这个世界上,注定只有一部分人会需要这个面具,对他们来说,来自他人的凝视是一条撕心裂肺的皮鞭,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凝视不过是一场虚无缥缈的诈骗。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对大环境做的事情往往有限的可怜,当你为了别人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时候,请至少不要忘了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我是为了什么在做这个,而不是他会喜欢,我才做这个。所以美不是义务,美是一种手段,一种有代价的手段。从你选择世俗美的那一刻起,你就必须得在心流、金钱和时间上做出对应的牺牲,而无论他人怎么说,你都有不止一个选择,你是一个特别的、独一无二的人,你永远比他人眼里的倒影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自我客体化,也不应该触及到你的底线和你的人性,我一直相信,当我们看到彼此人性的时候,在这浩瀚的人海里,我们才超越肉体,第一次认识了彼此的灵魂,为了有一天能够认识你以及你能够认识其他人,请你一定要保护好一样东西,保护好你的「主角感」。